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 (2023年版)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MPP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本指南为总体指导性原则,各地各级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

一、定义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指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 -unresponsive MPP,MUMPP):指MPP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MPP。原因与MP耐药、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混合感染等有关。临床及时识别MUMPP更有利于早期有效的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指MPP病情严重,符合重症CAP判定标准,详见临床分型。

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SMPP。国外文献也将此类MPP称为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ulminant MPP, FMPP)。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机制有两种:MP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MP侵入呼吸道,利用黏附细胞器附着于细胞表面,通过释放氧自由基、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等机制造成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损伤;宿主对MP感染的异常免疫应答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多种途径导致肺和肺外组织的免疫损伤。宿主异常免疫应答在SMPP、FMPP以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也造成MPP临床和影像学的多样性。

三、病理表现

轻症肺炎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重症患者肺泡腔和肺泡壁还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和水肿,后期肺泡壁可发生纤维化,肺泡腔渗出物包括纤维蛋白以及息肉样机化组织。可发生肺泡出血。支气管、细支气管受累表现为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纤毛破坏,管壁水肿,管壁及黏膜下淋巴细胞和/或巨噬细胞浸润,呈“套袖样”改变,也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浸润细胞类似肺泡腔,此外含有黏液物质,上皮细胞破坏后被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替代,后期管腔和管壁存在纤维化,导致气道扭曲和闭塞。

四、临床表现

MPP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SMPP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发生肺外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常见肺外并发症见第十部分。

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气道发生PB、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以及严重PE等有关。个别病例以严重肺外并发症为主要表现。

国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MP感染较普遍,可能是导致SMPP、MUMPP以及RMPP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影像学表现

Read more

Read More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由来及发展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革命性的医疗理念,旨在通过优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医疗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该理念的发展源于对传统术后护理的反思,致力于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和安全的手术护理模式。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疼痛控制、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ERAS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如今的医疗实践中,ERAS已成为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创新,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快速和可持续的康复。

—大川科普外科组

今天分享的论文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由来及发展》,作者:李春雨  韩超  李荦芸  贾晋太  连长红 ,一并致谢

DOI: 10.3760/cma.j.issn.0255-7053.2017.02.014 摘要

过去数十年来,尽管麻醉和外科技术得到了快速进步,外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1 ]。其中外科应激反应是其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产生大量应激激素和炎性因子,介导全身炎性级联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 2 ]。近年来提出的外科新理念——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目前此理念已在世界范围内、多个临床医学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

过去数十年来,尽管麻醉和外科技术得到了快速进步,外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1 ]。其中外科应激反应是其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产生大量应激激素和炎性因子,介导全身炎性级联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 2  Read more
Read More

柳叶刀子刊:中国癌症死亡上升21-6,肺癌仍居榜首

自2010年以来,癌症一直是中国的主要死亡原因,发病率、死亡率和负担都在增加。2023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殷鹏团队在全球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IF=50)上发表了文章.文章评估了2005年至2020年中国国家和地方癌症负担的变化,研究估计,2020年中国癌症相关死亡人数239.78万,相比2005年增加了21.6%,其造成的早死疾病负担为5659.90万人年,增加了5.0%。 男女最致命的五种癌症 该研究分别展示了2005年来,我国男性和女性死亡率最高的几种癌症:我国男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分别为75.05/10万,38.31/10万,27.84/10万,18.18/10万和14.63/10万。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

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死亡率分别为33.19/10万,13.54/10万,13.33/10万,11.29/10万和8.21/10万。

不同年龄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根据研究显示,在不同年龄段癌症死亡率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这里以男性数据为例:

  • 0-19岁青年每10万人死亡率为4.89
  • 20-39岁每10万人死亡率为14.49
  • 40-59岁每10万人死亡率为125.26
  • 60-70岁每10万人死亡率为801.07
  • 80岁以上每10万人死亡率为2897.02

从病种上看:

  • 0-19岁青年死亡率最高的是白血病、脑癌和神经系统癌、肝癌
  • 20-39岁死亡率最高的是肝癌、白血病、肺癌
  • 40-59岁死亡率最高的肝癌、肺癌、胃癌
  • 60以上死亡率前三均是肺癌、肝癌、胃癌

来源:宝藤医学

其他相关阅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
Read More

肺气肿的自我保健

肺气肿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常规肺气肿患者的自我保健建议。

1.千万别感冒。

肺气肿本身就是呼吸道疾病,如果因感冒引发呼吸道感染,会直接加重病情。所以,需要做好保暖,室内温度不能太低。同时每日及时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感冒机率。建议患者平时多卧床休息,减少激烈的活动,避免在室外吸入过多的粉尘、尾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患者还在抽烟,赶紧戒了吧!

2.鼓励患者多咳嗽。

因为肺气肿会导致呼吸道内产生痰液,过多的痰液会阻塞器官,导致呼吸障碍。虽然频繁的咳嗽声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但是仍然提倡患者多咳嗽,这有利于痰液排除。如果排痰不畅,家人可以通过拍背协助其排痰。若病情严重,有痰干结,建议进行雾化治疗

3.不能动才更应该多动动。

肺气肿确实会在活动时导致气喘,但千万不能因此而拒绝任何形式的运动锻炼。肺气肿患者可以选择快走、太极等适当运动,同时学习腹式呼吸,改善呼吸质量。

4.日常饮食要注意。

忌食辣椒、葱、姜、蒜、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消化道、肺部、鼻腔等分泌过多黏液;忌食鱼、虾、蟹等海鲜类及油腻性食物;避免食用产气类食物,如红薯、韭菜等;限制牛奶类产品的摄入,减少痰液粘性。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应多食瘦肉、动物肝脏、豆类食品;多吃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猪肝、蛋黄、鱼肝油、胡萝卜、南瓜等;多食用青菜、水果等。

原文来源:健康指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
Read More

重症流感,如何抗炎治疗?

重症流感的全身抗炎治疗指征及用法是什么?此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指征 

重症流感患者肺部病变进展迅速,氧合指数<300mmHg且有下降趋势。

▌用法用量

  • 甲泼尼龙:80mg/次,静脉滴注,每日2-3次。
  • 氢化可的松:200mg/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

▌注意事项

使用时注意尽量缩短疗程、剂量个体化[1]。

02 重症流感的呼吸支持策略是什么?
  • 密切监护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等呼吸功能指标。
  • 尽早给予氧疗高流量氧疗机械辅助通气等。
  • 对于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可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1-2]。
03 流行性感冒的对症处理方式是什么?
  • 发热患者应多饮水,同时予以物理降温、退热药物。
  • 可使用酚麻美敏、氨酚伪麻美芬及氨咖黄敏等药物改善鼻塞、流涕及咽痛等症状。
  • 若咳嗽咳痰症状较重,可使用止咳化痰类药物[1-2]。 
04  延伸提问

● 若奥司他韦无法使用,甲流患者还有什么药物可选择?

● 奥司他韦干混悬剂 vs 颗粒剂、胶囊剂,有何不同?

Read more

Read More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今天分享的胸腔恶性积液治疗2023中国专家共识提到:无论肺是否可复张,推荐将胸腔置管引流作为MPE的一线治疗方法,置管后尽量每日引流。 共识分为四章:MPE的发病机制、MPE的预后评估、胸腔局部治疗、针对MPE的全身抗肿瘤治疗。 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胸膜原发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MPE患者的预后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胸膜与纵隔疾病学组(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归纳遴选MPE治疗的临床问题,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和修订,形成推荐意见。本共识适用对象为年龄≥18周岁,除恶性胸膜间皮瘤以外的各种恶性肿瘤导致的MPE。

共识分为四章:MPE的发病机制、MPE的预后评估、胸腔局部治疗、针对MPE的全身抗肿瘤治疗。本共识主要推荐意见如下:

1. MPE的预后评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参考价值,建议结合患者的体力状态评分、肿瘤类型和实验室指标来综合评估患者预后。

2. 对有症状的MPE,推荐尽早进行胸腔局部治疗,治疗性胸腔穿刺术可作为初始的治疗措施;穿刺排液后评估肺是否可复张,并据此制定后续的治疗措施。

3. 无论肺是否可复张,推荐将胸腔置管引流作为MPE的一线治疗方法,置管后尽量每日引流。对肺可复张的MPE,在有条件的单位,推荐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经胸腔镜滑石粉微粒喷洒或经胸腔置管滑石粉匀浆灌注均可;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可选择聚维酮碘、博来霉素、多西环素等胸膜硬化剂。

4. 胸腔置管引流后建议酌情注入铂类药物行胸腔内化疗,或注入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或贝伐珠单抗)单药或联合胸腔化疗。胸腔介入治疗(电刀、氩气刀、冷冻、激光、射频消融等)能使部分MPE患者获益,但缺乏高质量的证据,建议有条件的单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开展,或开展严格的临床研究。对于有症状的分隔性MPE,建议胸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解剂(如链激酶、尿激酶)来促进积液排出。

5. 对不同恶性肿瘤继发的MPE,若患者体力状态评分良好,推荐针对原发肿瘤进行全身抗肿瘤治疗。

ABSTRACT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MPE) is a pleural effusion that is caused by a malignant tumor originating in the pleura or by Read more

Read More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目前,尚无RSV疫苗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RSV的治疗,唯一可用于RSV预防的人源化特异性抗体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临床上在RSV的流行、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共识包括了:儿童RSV感染的疾病负担及流行概况、RSV简介及感染致病机制、儿童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预后、RS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儿童RSV感染的治疗和RSV感染防治药物新进展,最后还总结了RSV感染的几种预防场景(常规预付、家庭预防、医院预防、特异性预防、药物预防和疫苗预防)。

共识内容详尽,以儿童RSV感染的治疗为例,“一般治疗”中提到:

对于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92%时[11,73],给予氧疗。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 9 g/L 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除了一般治疗,同时也对药物治疗和呼吸系统外的其他系统受累的对症治疗做了详细的共识建议。

共识最后也提到了“RSV感染的预防”。

RSV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RSV可在手和污物上存活数小时。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HRSV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8 d,通常为4~6 d。 7.1 一般预防 7.1.1 家庭预防 加强对RSV感染及防治方面的宣教;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11];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在RSV流行季节,限制高风险婴儿去儿童保育机构[11];在任何场所均应洗手(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尤其是高风险婴儿在暴露于有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年长儿童时[100-101];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 7.1.2 医院预防 Read more

Read More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发生于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如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肝癌、肝转移性癌、胃癌及胆囊癌等。

临床表现主要有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如浓茶、陶土样粪便以及全身瘙痒、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 的治疗措施,患者往往丧失进一步治疗肿瘤的时机,大多数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大川科普本次推荐分享的文献来自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 年 5 月第 24 卷第 5 期 MMJC,May 2022,Vol 24,No.5,作者:王卫国  戴正行  陈超波  许紫鹏  顾佳宇  谢其根

临床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1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113 例晚期消化道肿瘤并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 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Read more

Read More

这种病毒处于高发季,严重可致呼吸衰竭!是新病毒么?

支原体肺炎,新冠,甲流,……这个秋冬季不少人被各种呼吸道病毒“击中”且久久难愈。本以为要结束了,没想到“新的”又来了: 近日,话题#合胞病毒#引发关注,有网友崩溃发问:“这又是什么!” 中国疾控中心健康传播中心公布信息显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为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HRSV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 d,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早期HRSV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HRSV感染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极少部分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对于儿童来说,要关注来自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冲击。”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HRSV,但H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在传播途径方面,有症状的HRSV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都可传播病毒,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一是接触传播,如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到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二是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占成表示,对于易感人群的预防,要注意勤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眼、口、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佩戴口罩,减少出入人员密集场所。

​ ​ 重要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来源:中国社区医生杂志 @基层医界 首图相关文章阅读:中疾控介绍HRSV病毒有关知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
Read More

容易忽视的呼吸道传染病原体——人偏肺病毒

人偏肺病毒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全球广泛分布,全年均可感染,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 人偏肺病毒感染大多为轻度自限性疾病,临床多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症状,约一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 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幼儿、老年人等人群。肺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症状更重,病死率也相对较高。 人偏肺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间接传播。 临床实验室检查人偏肺病毒感染有多种方法。通过采集呼吸道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病毒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人偏肺病毒核酸。 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也可采取酶免疫法、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人偏肺病毒抗原,但抗原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此外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人偏肺病毒,或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由于检测方法的繁琐复杂或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较少采用。 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验项目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液生化检测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酐等升高;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人偏肺病毒由于发现较晚,大多医学教材未将此列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临床上病原学诊断对经验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仍有20%~65%的呼吸道感染缺乏病原学依据。 一般来说人偏肺病毒感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4%~16%。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上与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感染十分相似,很难从临床角度判断感染病毒种类。对此类感染的鉴别分类关注不多,一般不将人偏肺病毒感染的专项检验作为常规筛查项目。且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检测试剂较少。 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做好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健委今年新制订的《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正当其时。 通过有效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采取对症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将极大地提高该病的鉴别诊断率和治愈率。 来源:公众号@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原文策划:胡晓波、何智纯 |  撰稿:王庆忠 | 审稿:王敬华、许慧琴、颜凯敏 更多相关阅读:

  1. 《肺炎支原体,新冠,鼻病毒…秋冬流感来势汹汹,川怡给您优选方案》
  2. 《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
Read More